2024-12-27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
沈毅蓁
文 / 沈毅蓁 醫師
 
「我的孩子每天忘東忘西、做事拖拖拉拉、寫作業寫好久、常要人在旁一直盯」
「老師說我的孩子上課坐不住、動來動去、整天像個陀螺ㄧ樣停不下來」
 
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DHD)是一種好發於兒童期的疾病,臺灣約有7.5%的兒童有此病症。以一班30 人來看,平均每班有2到4名過動兒。目前台灣尋求正確就醫管道的僅有5%,顯示大眾對ADHD的認知不足。


#ADHD 主要三大症狀為:注意力不足、過動、衝動。

一、注意力不足(忘東忘西、無法專注在同一件事情太久、常恍神、容易分心⋯)
二、過動(無法好好地坐在座位上、身體會搖晃、上課喜歡走動…),
三、衝動(愛講話、忍不住插嘴、無法等待、會插隊)。

這些症狀在 12 歲之前,就已存在。由於有這些症狀,在兩種以上的場合(如學校和家中),會導致兒童的行為規範、情緒調節、人際互動、學業等功能受到損害。

 
#ADHD 目前分成三種表現型:
 
一、最常見的是合併型,也就是有注意力不足的症狀,也有過動衝動的特質;
二、其次是注意力不足型,單純只有專注力不足的症狀;
三、最少見的是過動衝動型

以男性學童較常見,男女的比例約為 3~5 : 1。主要 原因為患有 ADHD 男童大多以衝動及過動 表現其症狀,而患有 ADHD 女童多為注意力 不集中型,比較容易被師長忽略就醫。
 
 
#什麼是 ADHD ?
 
ADHD是一種腦部發展速度較緩慢的疾病。神經生物學研究顯示一般兒童額葉大腦皮質約7-8 歲成熟,而ADHD孩童額葉大腦皮質11歲才成熟。也就是說, ADHD 的大腦皮質,與一般兒童相比,平均約晚3-5年成熟。
 
而到了青少年時期,一般人的大腦皮質會開始變薄,但是ADHD 患者若沒有接受治療,其大腦皮質變薄的速度會更快。這些延遲成熟的部位主要在大腦的前額葉區塊,負責管理注意力、行為抑制、執行功能有關。
 
 
#過動兒成長面臨的適應問題
 
正常的學齡前兒童非常活潑、注意力短暫而且相當衝動。

ADHD 學齡前兒童在一般遊戲活動時活動量與一般兒童相似,但是在結構式的環境裡就顯得坐不住,動來動去、比如說離開座位、離開飯桌、無法聽完故事、就連看個電視都會動來動去。

ADHD 學齡期孩童,活動量在玩遊戲時、在結構環境、及在睡覺時都比正常孩童高。學齡期的 ADHD 兒童通常有學業困難。 可能有明顯的同儕關係不良和在社交上不成熟的現象。

ADHD 青少年時,好動症狀好轉。較可以坐著吃飯及上課,但仍會動來動去、會用一些小肌肉的動作來表現。比如轉筆,玩手等等。青少年典型症狀是組織障礙而非過動。患者不易完成任務,可能過度熱衷於冒險和衝動性的行為,反應在汽車肇事率的增加上。
 
ADHD 成人,持續表現注意力不足及衝動,好動症狀轉為對內心的煩躁不安。做事缺乏組織、沒有條理、無法如期完成工作。人際關係不佳。較多車禍意外、較多留級、較多法院轉介、言語或行為較衝動、不成熟人格特性,對兒童期印象較負面,自尊心較低、有較少的社會技能。
 
 
#若不治療,症狀及功能障礙會持續到成人期
 
若沒有適當治療,>60% 兒童期ADHD會延續至成人。過動的症狀會隨年紀增加緩解, 然而不專心及衝動的症狀會持續到成人。
 
若衝動性症狀延續至成年,可能導致青春期物質濫用或行為問題的發展。而且,有八成的ADHD 可能會衍生出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(例如:焦慮症,憂鬱症或物質成癮),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成人的生活品質。
 
因此早期介入有其必要。另外可能因為ADHD核心症狀不專注、易衝動發生意外傷害機率也較一般兒童高。比如車禍、骨折、撞到頭、走路跌倒等,而治療可以避免他們的安全健康問題。
 
 
#治療就能不一樣 !
 
ADHD治療6歲以前是採行為治療為主。6歲以後以藥物為主、行為治療為輔,且需醫師全面性的綜合評估診斷。ADHD高達八成的患者能藉由藥物治療改善症狀。
 
目前最常用來治療ADHD核可的藥物包括Methylphenidate (短效劑型為利他能,長效劑型為利長能、專司達、思有得)以及Atomoxetine(思銳)兩種藥物。藥物可以明顯改善大部份ADHD的三大核心症狀、人際關係、學業表現、社會適應、生活品質、以及腦功能。
 
 
#長期追蹤研究發現,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 :
 
減少意外傷害(43% Lancet Psychiatry ,2015)、降低頭部外傷的風險(34% JAMA Pediatrics,2015)、減少使用物質濫用(31-85% Pediatrics, 2014 )、降低犯罪率(32-41% N Engl J Med, 2012)‘降低自殺率(43% British Medical Journal,2014)。
 
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、衝動、好動、健忘,這都可能是過動症的症狀,應立即找專業醫師評估並治療。
 
把握黃金治療期(6-18歲),特別是孩童在小學至青春期這段時間,幾乎是人生最重要的學習黃金時光,並且協助孩子早期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,培養自信心與責任感,對孩子的未來影響甚遠。
 
 

 




沈毅蓁 醫師|醫師門診請來電或LINE@預約 ☎️

新田身心診所 林口A8旗艦中心  03-318-7760   官方LINE@ (請點我)